玉米所举办系列学术交流活动
2017-12-08 11:28:00
为了打造开放、共享、积极、活跃的学术氛围,12月4日,玉米研究所开展了以国际学术交流及考察汇报为主题的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并邀请俄罗斯全国农作物中心育种系副主任Roman Laskin博士作学术报告,全所50余名科研人员参会。
Roman Laskin博士做了“maize breeding in the national center of grain named after Lukyanenko”的报告,介绍了俄罗斯玉米产业技术发展历程,并在种质资源创新、单倍体育种技术、不育系利用、宜机收品种培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
肖万欣博士代表2017年院赴美开展玉米专题学术交流考察人员做报告,详细介绍了爱荷华州立大学农学系、美国中北部植物种质资源库、贝克玉米育种研究中心、Kan Wang教授转基因实验室、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农学系、普渡大学等主要科研机构的考察体会,并在学科联合攻关、试验设计与实施、学术交流模式、批判性科学精神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郝楠副研究员作了“玉米种子活力鉴定与逆境生理调控技术”的访学汇报。介绍了种子学、植物逆境胁迫生理及作物分子生理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国际前沿方法,系统阐述了玉米半胞翻译组、植物源库共调、植物中氮代谢与转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未来的科研思路与发展方向畅谈心得体会。
常程副研究员作了“玉米氮素高效利用管理与调控技术的引进与创新”的访学汇报。介绍了土壤作物系统中玉米肥料高效利用机制、植物基因型、环境互作及表型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分享了美国耕作制度、土壤改良方法、植物表型数据自动采集分析系统和机械化作业等相关见闻。
所长王延波做总结发言,要求科研人员秉承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希望科研人员借助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平台,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做好科研工作的目标定位。
此次活动,开阔了我院玉米科研人员的国际视野,为今后深入开展玉米育种、高效栽培、资源创新、种子活力等研究提供了更合理的思路,也激发了优秀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人才科技创新潜能和对外交流合作的积极性,对提升我院科技创新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肖万欣博士代表2017年院赴美开展玉米专题学术交流考察人员做报告,详细介绍了爱荷华州立大学农学系、美国中北部植物种质资源库、贝克玉米育种研究中心、Kan Wang教授转基因实验室、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农学系、普渡大学等主要科研机构的考察体会,并在学科联合攻关、试验设计与实施、学术交流模式、批判性科学精神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郝楠副研究员作了“玉米种子活力鉴定与逆境生理调控技术”的访学汇报。介绍了种子学、植物逆境胁迫生理及作物分子生理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国际前沿方法,系统阐述了玉米半胞翻译组、植物源库共调、植物中氮代谢与转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未来的科研思路与发展方向畅谈心得体会。
常程副研究员作了“玉米氮素高效利用管理与调控技术的引进与创新”的访学汇报。介绍了土壤作物系统中玉米肥料高效利用机制、植物基因型、环境互作及表型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分享了美国耕作制度、土壤改良方法、植物表型数据自动采集分析系统和机械化作业等相关见闻。
所长王延波做总结发言,要求科研人员秉承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希望科研人员借助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平台,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做好科研工作的目标定位。
此次活动,开阔了我院玉米科研人员的国际视野,为今后深入开展玉米育种、高效栽培、资源创新、种子活力等研究提供了更合理的思路,也激发了优秀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人才科技创新潜能和对外交流合作的积极性,对提升我院科技创新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上一篇:承德市农林科学院一行到水保所考察交流
下一篇:最后一页